世道变坏,从歌颂秦朝开始

发表时间:2021-02-21 10:23:53点击:987

最近热播的电视剧《大情妇》,不好意思打错字了,《大秦赋》,说实话,我一个镜头没看,光看这名字就够恶心人了。有人会说,没看过就写评论合适吗?那掉进粪坑的冰淇淋,必须要尝一口才知道臭不臭吗?

中学课本的《过秦论》和耳熟能详的孟姜女的故事,大家不会忘吧,秦朝是个什么玩意,秦始皇是个什么东西,历史已有定论,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,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!

现在有人处心积虑篡改历史,美化焚书坑儒的暴君,目的是什么?只有美化了秦朝的正当性,那陈胜吴广就不具备正当性了,下一步他们会再拍一部《大秦后传》,讴歌秦军抵抗大泽乡义军的“壮举”,抹黑和否定陈吴等人的反抗精神,不懂历史没有文化的人民群众会拍着大腿痛哭流涕,痛骂大泽乡“废青”的暴力行径。然后再拍一部《孟姜女传奇》,讲述孟姜女鼓励丈夫范喜良积极报名参加修筑长城,努力工作,最后牺牲的感人故事,剧情高潮之处,孟姜女在长城下哭诉:“这都怪匈奴......”

再说说秦屎皇,不好意思,又打错了,秦始皇,为什么只有他统一了六国?

因为没有人性。

“统一”与“人性”历来是对立的两个词,跟“收复”是不一样的。一个“统一”需要多少人命去实现?中华历史几千年来就是在互相杀戮中分久必合,又合久必分,这是一个不幸的民族,恐怕起源就是秦朝。

秦始皇统一天下,代价是什么?

公元前331年,秦大败魏国,斩首八万;

公元前312年,秦师破楚师于丹阳,斩首八万;

公元前307年,秦败楚于重丘,斩首两万;

公元前300年,秦败楚,大破襄阳城,斩首三万;

公元前293年,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,斩首二十四万;

公元前280年,大败赵军,斩首两万;

公元前275年,破韩军,斩首四万;

公元前274年,败魏国于华阳,斩首十五万;

公元前260年,破赵军于长平,活埋四十五万;

公元前256年,破韩军,斩首四万;是年,又破赵,斩首九万;

公元前234年,败赵于平阳,斩首十万;

......

翻遍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史料,最常见的词语就是斩首,斩、坑、屠城、屠灭,原本秦和山东六国,有兵力五百多万,推算人口数足有千万以上,然而秦灭六国后,设置三十六郡,人口只剩下三分之一,减少了大半。

现在网络上新闻上动则使用“不惜一切代价”这句话,这里的代价是指什么?那些点赞和高呼的人,是不是就是“代价”本身?可笑至极......

说到秦朝总绕不开一个人——商鞅。

历史课本上写的是他改革制度,实行变法,优化土地制度,让秦国强大云云…...妥妥的正能量改革家。

呵呵,历史课本从来都是忽悠。

商鞅恶毒改革的详细内容,历史课本可不敢透露一个字,其内容被著成《商君书》,作为一本奇书,知名度非常低,但暗藏着中国2000多年的不传之秘。商君,就是商鞅,之前的《大秦帝国》,跟历史课本一样,把商鞅描绘成一名改革家、法治主义者,净是胡扯。还有更早的张艺谋电影《英雄》,把嬴政塑造为天下明主,突出统一是为了天下着想,连刺客最后都被感化,放弃刺杀了,令人大跌眼镜。然而商鞅韩非的法治,不是依法治国,约束公权,而是治民之术,驭民之术。与现代法治,方向正好相反,从这本书里,我们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商鞅之法。

《商君书》在古代是天下第一禁书,过去一直是宫廷教导太子的教材,只有历代君王和准君王才能读到。全书不足三万字,却把君主治国手段的技术性细节,阐述得很清楚。

读了这本书,你就会明白,为什么当年那个西北落后的蛮夷之国秦国,能在短短的十余年间迅速崛起,最终摧枯拉朽般地统一六国?也会明白,历代君王为什么都能把老百姓修理得服服帖帖,一个王朝稀松平常也是二三百年!

《商君书》既讲道理又讲办法,真的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。哪怕你目不识丁,只要听一遍,也知道如何当一个皇帝!更令人震惊的是,《商君书》阐述的依法治国,集法家的丑陋和阴损之大成,是空前绝后的“严刑峻法”,读了让人不寒而栗!

而其治国之术的核心:一是毁商,二是弱民。

商鞅主张禁止粮食贸易,商人和农民都不得卖粮,甚至连为商业贸易和人口流动服务的旅馆业也予以铲除。人民都被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,只能成为农民,不能离开半步,出远门要当地负责人开介绍信,否则会当做氓流遣送回来,严重的可能送去做苦役。当然也无法获得知识更新(也不需要),只能成为君主的生产工具。

毁商之后,再就是弱民之道了。弱民就是要消灭有思想的人,让体格强健的人思想愚昧,为自己所用,总之,绝对不能让一个人思想进步同时又体格强健!!!这样的人就是名副其实的“强民”,必须灭掉!

《商君书》认为,“有道之国,在于弱民”。通过以弱去强,以奸驭良,实行流氓政治;实行统一思想,进行思想控制;通过剥夺个人资产,让民众依附国家;通过税负和武力管制,使人民贫穷、软弱,实现民弱国强。如果还有强民依然没杀光,还有杀手锏——发动战争,通过对外战争,优先让强民去前线,外杀强敌,内杀强民。这几点,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君主治国驭民心照不宣的诡秘暗器,是他们不惜以民生的代价来化解内忧外患矛盾,获得长治久安的看家本领!

具体阐述,就是:

1.愚民:统一思想,灌输君主如何伟大,如何为国慷慨就义

2.弱民:国强民弱,治国之道,务在弱民。

3.疲民:为民寻事,疲于奔命,使民无暇顾及他事。

4.辱民:一是找事由侮辱,让其无自尊自信;二是鼓励相互检举揭发,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。

5.贫民:除了生活必须,剥夺余银余财(通货膨胀或查没充公或增加赋税);人穷志短。

五招若不灵,杀之。

世道变坏,从歌颂秦朝开始

同时,就算找茬也要强行对外树敌,要让人民时常都感到外国敌视和侵犯的威胁,这样,人民觉得君王的伟大和温暖,才会全心全意地为君王效命。

商鞅对他的“弱民”理论进一步阐述:以强攻强,弱;以弱攻强,强。强存则弱;弱存则强。

世道变坏,从歌颂秦朝开始

这样的制度,将秦国打造成为一个可怕的战争机器,横扫六国,以人头数作为奖励,加官进爵;

但是这样的高压制度,内部真的坚如磐石吗?事实上,反噬很快就来了:

商鞅被车裂,白起被赐死,韩非被李斯陷害毒死,李斯被灭三族,扶苏、蒙恬被赵高李斯等害死,胡亥又被赵高杀了,赵高被子婴杀了,子婴被项羽杀了,老秦人最后被六国后裔几乎杀光,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,应验了!

蜀山兀,阿房出,何等风光;

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,何等悲哀!

当时天下流传最广的一句话:

天下苦秦久矣!

读到这里,对中国历史的困惑,也就都清楚了!

为什么中国古代都重农轻商,打压商人的社会地位? 为什么中国的土地一直是国有,农民没有自己的永久私人领地? 为什么中国长期皇帝一人威严可以压过全国的百姓? 为什么中国一直有都是人治从来没有法治? 为什么中国民众没有话语权,文字狱大行其道,至今不绝? 为什么中国总会“恰到好处”地发动对内和对外的战争? 为什么中国所谓的太平盛世,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无关,历来盛世的标准仅仅是没饿死人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? 为什么秦朝之后(除了汉唐和东晋),中国人彻底失去了张扬的个性? 为什么人类现代科技文化不可能率先在中国出现?

这样的问题太多了,但答案只有一个:

沿用秦制,灭秦而不灭秦制。

所以,那些处心积虑篡改历史美化歌颂暴秦的人,想整什么幺蛾子?

要是有谁那么热爱秦朝,就让他穿越过去,去战场打打仗,在工地上修修长城,或者给秦陵填个土方,锻炼一下身体。他们肯定不愿意,他们只负责混淆历史。

世道变坏,从歌颂秦朝开始。

*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